近年来,随着中国航天领域的突破,美国对嫦娥五号从月球采集回来的样本表现出极高的兴趣。
特别是NASA局长尼尔森,这两年频频公开表示希望中方能提供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本,甚至不惜屡屡施压。然而,尽管他们多年来不断喊话,结果却依然是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
近日,尼尔森再度提起这个话题,试图施压中国,以便实现其样本交换的愿望,这一次中国并未顺应其要求,而是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“回击”了这个要求。
月壤确实稀有而珍贵。根据公开信息,全球能够独立从月球采样的国家屈指可数,只有中国、美国和俄罗斯。
美国早在阿波罗计划中完成了采样任务,俄罗斯则通过“月球16号”实现了无人采样。
而中国虽然在本世纪才真正突破这一技术,但在短短数年内便实现了两次采样任务,成效卓著。
2020年11月24日,中国的长征五号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,探测器经过20多天的往返,完成了从月球采样的任务,将珍贵的月壤带回了地球。
嫦娥五号从月面取样、钻取等各个环节都十分复杂,特别是返回器、轨道器、着陆器、上升器之间的分离和对接更是关键步骤。
最终,嫦娥五号带回了1731克的月壤样本,虽然略低于计划的2公斤,但依旧圆满完成了任务,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画上了圆满句号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年初,中国的嫦娥六号再次出发,不仅采集了1935.3克月壤样本,还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的采样返回。
这些成就不仅巩固了中国在探月领域的领先地位,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唯一能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国家。
在这种情况下,NASA想要中国的嫦娥五号样本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自嫦娥五号返航那一刻起,尼尔森就公开宣称,希望中国“效仿美国”阿波罗时代的开放精神,分享月球样本,但实际上,这不过是激将法的一种表现。
中国在航天领域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态度,嫦娥五号的样本也已经分享给包括法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国际伙伴。
11月8日,中国还向意大利赠送了嫦娥五号的样本——一个装有0.3毫克月壤的工艺摆件和1000毫克的科研样品。而相比之下,美国仍只能“干瞪眼”。
那么,美国为何独独未能获得呢?真正的原因在于一条来自美国自己的法律——沃尔夫条款。该条款禁止了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太空合作,其目的在于“技术防范”。
然而,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似乎让美国始料未及,中国不仅在探月、探火上成就斐然,空间站也顺利进入运营阶段,反倒是当初美国提出的沃尔夫条款,如今似乎成了绊脚石。
面对美国的不断“催促”,中国回应表示可以共享样本,但前提是以“互换”的形式进行合作——中国可以向美国提供嫦娥五号的样本,而美国则需要拿出阿波罗计划中的月壤样本。
这一提议无疑是互惠互利的,然而美国的反应却相当“耐人寻味”:面对中国的邀请,他们选择了沉默。
这种沉默让人不禁产生疑问。要知道,美国在六次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中共带回了约380公斤的月壤样本,而中国提出的样本交换完全符合国际合作的常规做法。
此前,中国赠送俄罗斯嫦娥五号的月壤样本时,俄罗斯也回赠了月球16号的样本,双方互惠互利。
而美国和日本也曾交换小行星采样的研究成果,这样看来,地外天体样本的交换本应是平等合作的好事。
可当中国提出交换时,美国却选择了回避,难道真的如一些网友调侃的那样——美国并没有所谓的380公斤月壤样本?
对于这一点,多年来一直有争议,部分人怀疑美国从未进行载人登月,而那380公斤的月壤样本也不过是“子虚乌有”。
虽然主流观点仍认为美国的登月是真实的,但对于是否拥有足够的月壤样本,公众依然存在疑问。
实际上,美国在上世纪曾向中国赠送过1克月壤样本,证明他们确实拥有部分样本,但此后是否留存、如何保存则不得而知。
可以说,NASA局长尼尔森的“得寸进尺”恰好遇到了中国的一招“杀人诛心”:中国同意提供嫦娥五号样本,但前提是美国也应共享阿波罗登月的样本。
如此一来,双方平等合作,互利共赢!若美国无法拿出阿波罗样本,便无法取得中国的样本,这无疑让他们陷入两难境地。
一方面,他们显然渴望嫦娥五号样本,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受制于沃尔夫条款的限制,自己立下的条款如今却成为了最大的障碍。
从现实来看,美国想要获得我国月壤样本的希望恐怕极为渺茫,除非他们愿意放下“身段”,提供阿波罗登月或其他地外天体的样本。
在沃尔夫条款的限制下,美国的航天合作日益受到限制,反倒逐渐被中国等新兴航天大国赶超,这个法律只要存在一天,美国的“孤立”困境恐怕就是无解的。
当前,美国面临的难题还远不止登月,运营20年的国际空间站退役问题也令美国焦头烂额。
俄罗斯计划在2028年退出国际空间站并建设自己的空间站,而中国空间站也已顺利运营,俄罗斯将来完全可以选择与中国合作。
然而,美国却陷入了困境,美国私人航天的商业空间站项目一直没有进展,国际空间站如今老化问题、舱段漏气等问题频发,今年还滞留了2个宇航员,类似问题一个接一个。
一旦未来国际空间站退役,美国的“太空堡垒”将不复存在,美国的各种太空合作项目也将陷入更大的被动。
美国推行十几年的沃尔夫条款,已经不再适应全球化的航天时代,美国即使想继续“高高在上”,恐怕也不得不重新思考。
因此,面对中国提出的“互换”建议,美国只能选择保持沉默。这种沉默不是拒绝,而是无奈。只不过这种“无声的沉默”却在全世界面前显得分外刺眼。